很抱歉!由於您使用的瀏覽器已經過時,微軟已經於2016年停止IE10以下瀏覽器的技術支援,請您務必更新並建議您安裝Google Chrome瀏覽器
很抱歉!目前您的瀏覽器尺寸無法正常顯示,感謝您的配合。

資料載入中...

建立台灣生生不息的藝文新生態

2023/05/04 轉載自聯合報名人堂專欄 作者/施振榮

人類文明發展的過程中,藝術文化是精神文明很重要的一部分,由古至今,許多流傳下來的經典藝術文化作品,更被視為全人類重要的文化寶藏。

雖然大家都知道藝術文化的重要性,更是現今文明社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但藝術創作也要在巿場上進行價值交換,才能創造價值,只不過除了少數較具知名度的藝文表演團體能有較佳的票房外,多數藝文表演團體的票房不盡想理,經營也面對許多挑戰。

我曾擔任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,長期觀察國內的藝文生態,如果從微笑曲線來分析,藝術創作者為了落實其創作理念與藝術價值,習慣「由左想右」,先從左端投入研發創作後,再去尋找右端的市場支持;往往較缺乏「由右引左」的思維,先了解右端市場消費者的需求,再來引導左端的創作。

且過去文化部及國藝會的補助資源也是投入在左端較多,主要用於鼓勵投入藝術創作,較少著力在巿場端的行銷推廣,導致缺乏來自巿場的拉力。

我認為,藝文表演與藝術創作能否吸引「巿場」,攸關能否創造價值,有愈多人欣賞,藝文表演與藝術創作的價值就愈高,也方能吸引來自企業及觀眾的支持。

畢竟來自政府及國藝會的補助預算,以及企業用於支持藝文團體的「公益預算」終究有限,台灣的藝文生態要能夠生生不息,能否在巿場上交換價值與創造價值才是關鍵所在,目前的瓶頸就是來自右端巿場需求的拉力不足,需要有所突破,才能創造價值。

但要讓巿場養成藝文消費的習慣,需要有誘因。所以我也呼籲,除了企業、組織或公務體系,每年應該適度編列經費預算,鼓勵員工同仁投入藝文消費;而文化部則可以規畫補助企業或組織機構,鼓勵投入藝文消費,方能擴大台灣藝文消費巿場,成為右端巿場的拉力。

如此,藝文表演團體在爭取企業的「公益預算」贊助之外,未來還可吸引預算額度較多的「福委預算」與「行銷預算」挹注進來,形成一個正面的循環,最終打造能讓藝文生態生生不息的新機制。

從王道的思維來看,員工參與藝文活動可以提升生活品質,也有助於工作壓力的紓解,這對於企業/組織、員工、藝文團體、表演者、社會等所有利益相關者都有利。

此外,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,藝文表演也要借重科技,一方面可以讓道具或背景的複製變得容易,相對可以有效降低成本;另一方面,由於國內巿場規模太小,觀眾有限,如果能藉由科技無遠弗屆的特性,藝文表演數位化之後就能夠不受地域的限制,能有愈多人看,可以創造的價值就愈高。

對藝文團體來說,欣賞藝文表演的消費者愈多,不僅可以創造更大的巿場,還可以提高藝文創作者的收入,表演者的成就感也會更高,更是有利台灣藝文生態的長遠發展。

(作者為宏碁集團創辦人、智榮基金會董事長)

 

回列表